社会背景
第二次科技革命推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的进一步进步,伴随电气年代的到来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的过度,资本输出在经济侵略中地位愈加要紧,对材料和市场的需要更迫切,列强加紧瓜分世界的同时,也愈加剧对中国的侵略。
主要史实
(1)19世纪60|80年代的边疆危机:美、日侵略台湾,沙俄侵略新疆,英国入侵滇藏。
(2)1883|1885年的中法战争:因为清政府腐朽落后和推行妥协退让路线,致使不败而败。《中法新约》签定,法国达到侵略越南的目的,中国西南门户被打开;法国还获得修路的权利,这为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开了一个先例。
(3)甲午中日战争:清政府战败,被迫签定《马关条款》,这将来,列强侵华方法、相互关系、中国民族危机程度、经济结构、阶级结构、人民的抗争和探索都出现了深刻的变化。特别日本逼迫中国赞同其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,使帝国主义经济侵略进入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。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。
(4)强占租借地和划分权势范围,掀起瓜分狂潮:中国领土、主权进一步破坏,独立自主地位进一步丧失。迟来一步的美国需要利益均沾,于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政策,这标志着美国侵华进入一个新阶段。之后,美国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,并加紧和扩大侵华步骤。门户开放的提出,一定量上形成了帝国主义一同宰割中国的同盟。
(5)八国联军侵华战争(1900|1901年):为进一步瓜分中国,西方列强联合侵华。最后虽绞杀了义和团,但中国人民的顽强抗争使列强不能不舍弃瓜分方案,转而完全操纵清政府实行间接的殖民统治。〈辛丑条款〉的签定,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,中国社会性质也完全半殖民地半封建化。